华人商报:威海易兹国际语言学校迎来华裔外教

2016-05-05

       “stretch!(伸展)”课堂上,李子怡一边读单词,一边使劲伸展开胳膊,试图用肢体语言让同学们对英文单词有更准确的理解。陶醉于听课的学生们跟着一呼啦全站起来,开始做各种伸展运动,快乐的笑声充满了教室……


      7月初,经山东省威海市侨务办公室(侨办)积极协调,威海易兹国际语言学校迎来了两位美国华侨志愿者外教,李子怡(25岁)便是其中一位。不拘一格的教学作风和活泼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同时也让他们在中国学生中赚足了人气。易兹国际语言学校林瑜校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以后他们将继续提供这样的机会,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前来进行教学实践。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开始关注中国,这其中,希望赴华体验中国文化的人不在少数。与此同时,中国的很多公立、私立学校开始施行多语种教育,对外籍教师的需求逐渐增多。于是,外籍人士以志愿者身份赴华进行教学活动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是双方受益的事情。”林瑜校长表示,“我们愿意为外籍人士特别是在外华裔子女提供实习岗位以及学习汉语、体验中国文化的机会。而我们的学生也会在他们独特的教学方式中学到地道的外语。”



   现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读研的李子怡是生长在美国的华侨,对此次志愿活动机会,她极为珍惜,勤于备课,认真授业,赢得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第一次上课,便因其讲义精彩,学生们听得入迷,连下课时间都给忘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课堂上,学生们会向我提问关于美国的一些疑问,而我则从他们那了解到了中国文化及社会,收获真的很大。”她用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也不会放过。”



跟李子怡同来志愿教学的王继廷(20岁)虽然也是华侨,但说起汉语来磕磕绊绊,偶尔还要夹杂英文单词。不过,对这个一说话就笑的阳光大男孩,学生们却是喜欢的不得了。“你好,我叫Ully!”刚刚小学毕业的毕建东(13岁)从王技廷的课堂上走出来后大方地跟记者打招呼,“我的英文名字是王老师给起的,我非常喜欢。王老师上课很特别,很有意思,我觉得他像我们的大朋友,上他的课一点都不觉得乏味,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王继廷现在美国读大四历史专业,他对中国历史尤其感兴趣,“在美国时,我就非常想了解关于中国的历史,但是条件限制,未能如愿。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能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从而对学习中国历史有所帮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两位志愿者能迅速适应陌生环境,并在此安心教学,林瑜校长为他们提供了诸多方便。“我们太喜欢学校方面给我们安排的住处了,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海,每天都可以闻到海的气息,心情格外好!”提到自己的住处,李子怡对林校长以及同事们的照顾感激不已,“来威海后,简直像回家了,我妈妈也是山东人,在这里可以听到跟妈妈一样的山东口音,可以感受到周围人们跟妈妈一样的热情豪爽。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中国,我太喜欢这座城市了!”具有同感的王继廷对记者说,“中国的学生们非常尊重老师,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真的很喜欢这里友好的人们和干净漂亮的环境,放寒假的时候我还要来!”